- UID
- 2
- 帖子
- 1759
- 精华
- 23
- 积分
- 11656
- 威望
- 40
- 金钱
- 4636
- 魅力
- 3495
- 来自
- 赞先生的地方
- 注册时间
- 2007-2-26
|
6#
发表于 2007-3-7 20:05
| 只看该作者
端午节:粽叶飘香慰清魂
在中国的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敬仰和热爱的伟大诗人。端午节之所以深深地渗入了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中,就缘于他的英名。
屈原的《离骚》长达三百七十多句,尽情地展现了诗人“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深沉执著的爱国情感。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和“独立不迁”的峻洁人生。在全诗的字里行间,闪耀着诗人思想人格的灿烂光芒。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出自《离骚》。鲁迅指出:屈原的《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他的诗开拓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屈原的《渔父》诗中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名句。屈原不堪无边无际的举世皆醉,决意以身殉道,以死抗恶。因为他不能救助这个世界,他至少可以拒绝这个世界,他不能容忍四周的叛卖和虚伪,他可以闭上眼睛。五月初五这一天,他面对江上冷冷的涛声,悲壮地朗诵起《怀沙》诗篇:“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我面前只有死路一条,我为了真理绝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光明磊落的君子呵,我将以你们为榜样。)就在诗声尚在空中回荡时,他临江一跃,最终选择了江底的暗寂,在那里安顿自己苦楚的心,留下空空的江岸。
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水里,是希望鱼虾不要吃屈原的尸首,人们划着龙舟是要抢救水中的诗人,人们在江边大锣大鼓的喧闹,是要唤醒沉睡在江底的诗人。后来,这一习俗不仅在诗人的家乡保留了下来,还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屈原的《桔颂》满怀激情地歌颂桔树的美好品质,塑造了桔树的艺术形象。他赞叹桔树年幼时的志趣就与众不同,卓然独立,矢志不渝,是值得爱慕的。这桔树的形象正是屈原的自我写照和自我激励。在七十年代,香港凤凰电影公司根据郭沫若创造的历史剧,把屈原的形象搬上了银幕。我还清楚的记得,扮演屈原的演员叫鲍方,把凛然正气的屈原演的栩栩如生,感人肺腑。影片中屈原的侍女婵娟,弹奏古琴,怀着对诗人高洁品质的敬仰,吟出这曲古意盎然的《桔颂》。当婵娟能替屈原死而深感欣慰,屈原为她展帛哀诵《桔颂》。那庄严肃穆,瑰丽炽热的场景令人难忘!《桔颂》作为这部影片的主题曲贯穿始终。后来我几经周折,才找到《桔颂》完整的歌词,工工整整地写在了我心爱的日记本上,并附上了郭沫若的译文。也许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古诗。
汉代司马迁说过,屈原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可以同日月争光。唐代诗人李白之作《江上吟》称:"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的作品不仅是中国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文学瑰宝。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当我们陶醉在一个又一个“洋节”时,是否也应该多一些自己的传统文化情结,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张晓云)
作者: 风留过客 2006-8-2 14:14 回复此发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