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創∞] 天水围的日与夜——婆媳重逢~

刚才终于在版主的连接下看了粤语的这部电影,继前天晚上的白发魔女传后的第二部鲍姐的电影,首先觉得抱歉的是我并没有从这个电影中看到了天水围那些报道中的不同于其他的大问题,只是在一开始中那两母子的冷漠生活中看到了现在社会的这一平常现象,看到团契中的同学问张家安的一系列问题,在那一系列的“哦”中我竟然发笑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可能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吧。
然后就是我的标题中的词语,婆媳重逢。哈哈。因为真的是看完母亲中的阿珊与她这个恶家婆,然后马上看到这个电影里的两人。真的又是发笑。实在抱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么会笑。看到最后一幕三个人围成一桌吃柚子,那个感觉就是时间横跨三十年。哈哈。话说发现鲍姐吃柚子时候的吃相。哈哈哈。。。其实我也是这样吃柚子的,就是用嘴巴去直接刨的。哈哈。。。。。好亲切哦。。。。。。哈哈。然后不知道现实中的鲍姐是不是也这么喜欢吃榴莲啦。我是超级喜欢吃的。嘿嘿。
总的来说,我真的不是能很深层的了解明白到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含义。可能我只关注了鲍姐吧。
总的来说,这是篇失败的观后感。呵呵。

PS。这次我没发错版吧?嘿嘿。

我觉得他们母子是不冷漠的,只是生活成了程式化,恰恰是彼此熟悉默契的表现。

TOP

看到一篇关于《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影评,天水围对我们来说,还是太陌生,不过看了这个影评,再回过头来看一下电影,可能LZ多少会体会到一点别的东西了。有点长,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我们的存在方式
  
  ——《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城市社会学解码
  
  passionfly
  
  《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2008年度电影颁给了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感言此片的获奖“重新建立了我对电影、对这个世界的信心”。许鞍华曾导演过《倾城之恋》、《笑傲江湖》、《半生缘》、《女人四十》、《幽灵人间》、《玉观音》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这样一连串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电影。如今,她能借此一部作品在花甲之年重建自己对电影的信心,其分量可想而知。而更进一步,如果说到要重建对这个世界的信心,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获奖,还更是故事所展现的社会现实本身给我们的希望,那就是我们的存在方式(the way we are)。
  
  1 天水围的第一天——母与子
  
  第一天天亮,从天水围的黑白老照片和自然中的鸟鸣渐渐转向天桥、高楼、火车和铁轨的声音,场景由此设定在了当下的天水围:香港的城市贫民区。[music1 pic1] 女主角贵姐(鲍起静饰)的第一个镜头是出门上班,儿子张家安(良进龙饰)的第一个镜头是熟睡的表情。接着就是母与子一整天的交叉蒙太奇:贵姐在超市上班,剥榴莲打包,下班在超市买鸡蛋;安仔暑期放假在家睡懒觉,醒了窝在沙发上玩哑铃,体力过剩,百无聊赖,看电视动画片看到睡着,下午才起来刷牙。
  
  直到傍晚贵姐回家,两条同时间的线索才在空间上交叉:贵姐把卫生纸放在鞋架上,菜放在地上,儿子自顾拿衣服洗澡,母子无言,生活已程式化。然后是第一顿饭,一个青菜一个蒸鸡蛋,第一句对白:“买了报纸没”,“没买,都没有出门”。[dinner1]音乐声响起[music2],贵姐洗了母子两人白天穿的衣服和裤子晒起来,镜头穿过衣服和窗户的铁栅栏,焦距落在远处天水围万家灯火的夜景上,然后回调到衣服上。字幕:“天水围的日与夜 the way we are”。
  
  第一天设下的悬念:安仔是不是朝九晚五的夜总会马仔?
  
  2 天水围外场景一外婆寿筵——打牌
  
  这一幕场景中,贵姐的大家庭次第出场:大舅、大舅妈(阿瑶)、二舅和姨父四个人一桌打麻将。麻将桌上的聊天透露出大舅住在匡湖居,是高档社区,而张家安和贵姐住在天水围却很少去大舅家。贵姐替补大舅妈打麻将,赢了钱放进舅妈的账内,输了用自己的钱赔,在做姐姐照顾弟妹,而弟弟们也不见外。姨妈(阿容)在一边陪着外婆(陈丽卿饰),而贵姐却自个儿独坐,与外婆保持着距离,外婆催促开饭。按照时间推测外婆的生日,应该是八月份的狮子座,喜欢儿女围着伺候自己的性格,后面医院的情节有照应。
  
  大舅的女儿(阿怡,长女,正准备大学面试)、姨妈的儿子和小舅的女儿(都在国外念书)在一起打牌,张家安坐在一边不能融入。注意到舅舅们进门时叫贵“大姐”,说明贵姐是长女,但是张家安叫大舅的女儿“表姐”,也就是她比张家安还大,说明大舅婚育要早于贵姐。
  
  寿筵设下的悬念:外婆与贵姐之间存在什么隔阂?贵姐能跟兄弟姐妹交流,却不跟外婆说话,暗示是贵姐在生外婆的气,而外婆有心但又不好缓和这种矛盾。
  
  3 天水围的第二天——梁老太
  
  梁老太(陈丽云饰)的出场在清晨,第一个镜头却是从明亮的地面走到阴暗的地下,暗示着她的人近黄昏。买了十元钱的牛肉回家,开始与贵姐母子进行同时间的交叉蒙太奇:贵姐叫张家安下楼一起吃早餐,安仔赖床,贵姐买了上楼来自个儿吃,还说一个人在楼下吃得没意思,贵姐买了报纸,附赠了纸巾,张家安只看娱乐版,贵姐看电视。另一边,组合运用跳跃式镜头和透视长镜头拍摄梁老太在家一个人做饭,中午是青菜炒肉,一菜一饭,吃完洗碗就两个器皿,然后坐等,镜头转过简陋的房间,最后落在电话上。除了餐座旁的照片,其他大片空白的墙,行包也还在床上,说明她刚搬进来。下午天黑了,又是青菜炒肉,闻了一下,因为没有冰箱;开应急灯,因为灯坏了。
  
  最后镜头落回到晚上看报纸的贵姐。与看动画、帖七龙珠、看娱乐版的安仔不同的是,她看的是头版,说明她关心时事,这是城市寡妇逼出来的男性化特征。后面大舅妈因为表姐考大学而咨询贵姐,也说明了贵姐较之其他富足的家庭主妇,锻炼出来了更多的生存能力。而后面外婆倾吐贵姐早工的往事,则照应了此处实际上表明贵姐的好学但却因无奈错过读书机会的现实,正因为如此她不希望安仔早工。
  
  第二天的主题是贵姐和梁老太都在孤独的买菜和吃饭,区别仅仅是贵姐有个张家安。安仔为什么不吃早饭?仅仅是赖床吗?或许还有省一顿饭的意味吧,我不工作就不用吃饭,单亲家庭的小孩子,心思很细腻。这一天设下的伏笔和悬念:梁老太为什么独居?她如何打发自己的日子?她在等谁的电话呢?这里为后面的买电视、修灯、打电话、见女婿做了大量铺垫。
  
  4 天水围的第三天——相遇
  
  贵姐换鞋出门,坐轻轨火车上班,说明天水围离城区就业地很远。梁老太求职与贵姐相遇,工作是如此的简单劳动。贵姐下班买菜路过超市大厅,镜头俯拍抽奖排队的和在大厅蹭冷气的老人们。回家在电梯遇见梁老太,贵姐自我介绍,透露了她的名字“贵”,梁老太习惯性自闭不答话。原来他们住同一栋楼,梁老太在29楼,而贵姐一家住36楼。
  
  另一边,安仔在同学家玩,替补打电子游戏,却不参与打麻将,显示出单亲家庭小孩在同学间的怯生生和没底气。谈话间提到他不参加谢师宴,因为要花钱,透露出他有意省钱的小家子气,可能不吃早饭也是这个原因。还谈到了安仔暗恋徐老师的秘密,以及他们参加教会团契的计划。
  
  第三天的设下的悬念:梁老太与贵姐会发生什么工作和邻里摩擦吗?安仔的同学会给他坏影响吗?如果是常规港片,穷人之间的七十二家房客,工友之间的勾心斗角,应该是导演喜欢剥臭的噱头,而单纯小男生如何在花花世界大开眼界更是国内外同类型电影的主旋律,但是天水围却给出了一个不那么惊涛骇浪的答案,也许反而更接近真实,抑或许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5 天水围的第四天——交往
  
  贵姐与梁老太合伙买油,服装显示已经是另一天。但安仔在同学家玩的线索此时还在交错,我看是剪辑出了问题。然后直接跳到团契,这段是在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天水围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拍摄,出现了职业的社会工作者角色Candy。
  
  团契的内容是“爱恨家庭”,第一个项目是用画画的方式表示家庭亲疏关系,安仔的大树上只有妈妈一个人。对于第一次看的普通观众,这里应该是电影第一次打动人的地方。第二个项目是交流在看电视与催做作业、多穿衣服、早归、少打电话这四个时候,你与母亲如何对答。同学们的答案显示出很大的家庭关系差异。安仔的四个“哦”,显示出单亲家庭母子之间的交流障碍,比母女之间更严重。问题最严重的袁伟基同学的答案被后切到自由交谈阶段“妖”,其原因却在于袁的妈妈忙于工作和打麻将,无暇顾及子女教育。电影中除了安仔,其他所有的男生都给人不安的感觉,这正是导演、贵姐和梁老太的焦虑之所在,怕他们学坏。第三个项目是吃喝,也就是布施。安仔在这个阶段手中并没有拿食物,说明安仔的自尊心很强,照应了前面寿筵中谈到他为什么不常去大舅家。Candy和安仔的对话第一次触动了安仔,让他意识到妈妈的辛苦。但是安仔表面反映木讷。谈话中还透露出安仔刚参加会考在等放榜,而且安仔并没有自信。团契的内容是第一次明显的社会工作案例展示。
  
  这一天结束在第二次母子的晚餐[dinner2],仍然是那两个菜,安仔嘴上说团契很闷,问的无聊的问题,但实际上恰恰说明他被其中的问题触动了柔软的神经。贵姐于是提到徐老师,足见母子之间的心知肚明,但只是语言上没有交流而已,而且贵姐提也只是点到为止,小心刺探,怕碰儿子的神经。徐老师的角色,当然不是暗恋对象,这个在后面才会见分晓。
  
  第四天的悬念:梁老太如何还情?安仔参加的团契对他有好的促动吗?这一段的买油选材很贴切很细腻,而团契就显得过于概念化。但是,NGO与政府积极的介入社会生活也是一种现实,如何恰如其分的展现,不刻意讽刺又不过于谄媚,火候的确难以把握。后面的情节发展将暗示作者的立场。
  
  
  6 天水围的第五天——变化
  
  张家安在团契之后果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叠衣服和买报纸,虽然他做的都不够有成熟。但是,妈妈开始慢慢教他生活的经验:如何买到有赠品的报纸,如何剥榴莲,这里照应影片开头贵姐的工作,同时为结尾剥柚子的情节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梁老太又因为买电视无法自己搬又舍不得花钱送货而与贵姐发生了第二次交往,欠了第二次人情。如果说搬电视可以用钱来解决,那么安仔帮忙调试电视和修灯就不是那么容易用钱解决的事情了。这恰恰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很多事情是市场和政府都无法解决的,需要市民社会自生的机制来弥合伤口。梁老太见到安仔时候的热情和喜爱,与初见贵姐时候的自闭绝然不同,其实暗有玄机,梁老太家里墙上的照片和遗像,隐含着答案。贵姐母子给梁老太的那种想念女儿和孙子的精神慰藉,更是梁老太最需要又买不来的。
  
  入夜,梁老太找出一包冬菇,准备还情,一个是情绪酝酿已久,另一层是寄托那包冬菇本来的用途:给外孙。音乐响起,梁老太安心入睡。[music3]
  
  7 天水围的第六天与围外场景二医院——燕窝与冬菇
  
  大清早,安仔买报纸且得到了附赠的纸巾,接到小舅妈的电话,外婆住院,骑车路过地道里的剃头匠到超市找妈妈,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工作中的贵姐。贵姐的反映是:“又”进医院了?
  
  表姐阿怡(方楚瑶饰)与安仔到医院看望外婆,得知小舅母在匡湖居(大舅家)要回沙田(小舅家)拿东西。这里暗示外婆是在大舅和小舅两家人的照顾之下,因为两个舅舅的经济状况比较好。外婆不吃药也不素食,偏要燕窝粥,而且大舅也没来看望,阿怡很懂得外婆的心思,需要人陪需要人哄。外婆为什么又住院?明说是气不顺,暗里可以想象,刚过的大寿,肯定还有心结没打开,所以在家呆着一直放不下,称病引起子女的注意,尤其是想要制造机会让女儿来看望她。后面外婆见到贵姐时候闲扯姨妈家的家常,照应了这里的动机。
  
  这一天,梁老太还赠了冬菇,同时得知贵姐的老公已死。入夜,贵姐母子第三顿晚饭[dinner3],还是两个菜,贵姐不去医院看外婆,镜头切入夜景。
  
  第六日留下的悬念:安仔他爸怎么死的?贵姐和外婆之间曾发生过什么?
  
  8 天水围的第七天与围外场景二医院与超市——下一代
  
  安仔不去跟同学唱歌而到了医院,阿怡说回去给祖母做燕窝粥,暗示祖母与大舅生活在一起,而小舅母做的鱼片粥。还有一个细节是安仔的t恤是巴西队服,前面同学家麻将也提到世界杯,估计此时是在2006年世界杯刚结束之际,七八月之间的暑假。燕窝粥的对白,说明外婆在生活上是很挑剔和要求质量的,因此可能是嫌贫爱富的角色,甚至到了有些任性的地步,而贵姐则体现出来明显的独立和硬朗作风,这可能恰恰是贵姐与外婆发生性格冲突的症结之所在。
  
  贵姐与梁老太在工作时聊天,安仔正值中五会考,照应前面团契时的对白,梁老太的孙儿也参加会考,照应梁老太的热情变化,但她担心孩子学坏,贵姐说“乖有什么用,读不成书就出来做事”。学坏的诱惑和没有机会学好的条件限制,恰恰是穷人子弟无法摆脱下一代困境的两个最大障碍。这一段对白,是整个电影的点睛之笔,也是天水围能够重建信心与希望的契机。
  
  梁老太终于鼓起勇气打电话给孙子,照应前面的电话特写。罗太太接的,原来梁老太是罗先生的前外母,罗先生不愿意抚养前妻的老人,孤寡老人梁老太的线索终于展开。入夜。
  
  9 天水围的第八天与围外场景二医院与超市——倾吐
  
  阿怡大学面试,安仔一个人送来了大舅母煮的燕窝粥,显然安仔要先去一趟匡湖居。外婆要安仔多看望自己的爷爷奶奶,这里暗中照应梁老太见不到自己的外孙,同时也暗示外婆觉得有愧于张家。外婆开始回忆贵姐的往事:14岁出来做学徒,只知道傻做,最初只有两姐弟,供完大舅供小舅读书,所以结婚生子晚。画面切入女纺织工的黑白老照片[music4 pic2]。这是全片的第一次直接抒情。
  
  至此,外婆与贵姐之间的恩怨已经清晰,贵姐硬骨头,在自己承担了弟妹成长的成本之后,晚婚晚育,嫁的人家条件也不好(后面有张家家境的照应),然后又遭遇丧夫,从而降入社会底层,住进天水围。依传统,丧夫的寡妇可以跟娘家的长兄弟和父母同住,但是依贵姐自立的脾气,不愿意寄人篱下,拖累弟妹,而外婆嫌贫爱富,同时也是心疼贵姐,不愿意增加贵姐的负担,因此又没有与贵姐一起生活,贵姐为了维护自尊,与弟妹和外婆保持着距离,而外婆则一直心怀愧疚。
  
  商场里老人在乘凉,贵姐与梁老太玩转盘没中奖,聊到了梁的孙儿和贵的二弟都在沙田。轮盘一段,体现出贵姐与梁老太的区别:贵姐从来都只靠自己的劳动,不谋图机会主义比如改嫁,这是寡妇自然提升出来的生存能力;而梁老太因为年纪大了,没有收入能力,所以只有靠节省,或者是期盼好运。
  
  安仔在书店遇到了团契的Candy,暑期不愿再回团契,显示出与社团的疏离。这里体现了作者对NGO的立场,始终与社会有疏离感和被排斥感,不是市民社会纯草根和纯内生的,就难以深入到社会的内核去。
  
  贵姐母子第四次晚餐,多了冬菇。[dinner4] 谈到梁老太的孙儿。贵姐洗安仔拿回来的保温瓶,自然就会知道是燕窝粥,这显然会给贵姐的自尊心再次打击。贵姐接到电话,表哥的母亲去世,计划参加丧礼。此时,安仔无意间翻出来父亲遗留下来的旧牛仔裤。牛仔裤的瘦,恰恰说明张先生生前的困苦和孱弱。贵姐拿去扔掉,又舍不得,旧痛涌上心头。这是全片的第二次直接抒情。[music5 切入贵姐当年丧夫时的痛哭]
  
  10 围外场景三丧礼——死亡
  
  贵姐四兄妹参加表哥母亲钟府的丧礼,地址是在九龙红磡的世界殡仪馆。舅舅们抱怨的停车难与前次寿筵之后贵姐母子走向公汽的长镜头发生对比。丧礼上面大舅妈和小舅妈的区别:小舅妈不会折纸钱。说明旧的习俗在随着旧人的死亡而漫漫丧失,这是现代化的明显特征。贵姐表姐称贵姐母亲为舅母,贵姐的表姐夫跳过楼,但是没有死,现在没有养老院敢收养,只好自己养。安仔是妈妈折衣服,比表姐的菲佣叠的衣服还要整齐,这也是前现代与现代的区别。十多年没见的表叔表舅仍然记得贵姐兄妹甚至是安仔的名字,说明老人需要亲情。出来后大家一起吃晚饭。
  
  回到家,贵姐与安仔聊到表姐(表姨妈)夫跳楼,他们的儿女是会计和律师,月薪都上万,但老人仍觉得什么也没有。这里可以想见跳楼的原因,打牌输钱不过是个借口,老人也定不会为钱而低声下气去求子求女,更深层的,是子女的冷漠勾起了老人对人生的无味与绝望。
  
  全片四处提到“麻将”:第一处是寿筵上贵姐和兄弟们打,说明贵姐会玩麻将;第二处是团契上袁伟基说他妈妈除了工作就是打麻将,说明很多孩子的家长都乐此不疲,而贵姐闲时仅仅是看报纸,这里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两处,就是安仔在同学家玩游戏时和此处提到的贵姐的表姐夫打麻将跳楼,如果前两处说的中年人,这两处就说的青年人和老年人,安仔的完全不参与和梁老太的小转一把轮盘,分别与他们发生对比。四处对比说明“玩物丧志”和“机会主义”也并非是穷人的常态。
  
  11 天水围的第九天——舍得
  
  贵姐与梁老太工作时商量准备周末去沙田,下班买鸡蛋梁老太教贵姐挑大的,贵姐教梁老太炒鸡蛋的方法,原来鸡蛋里全是穷人的生活技巧。梁老太生活一贯节省,却在今夜爆发,很舍得的买了一大堆金首饰。这里照应前面吃完饭就等电话的镜头,老人活下去最大的支撑,不是饮食,而是信念。
  
  贵姐母子第五顿晚餐[dinner5],聊到梁老太的身世和计划。这次多出来第四个菜,昨晚丧礼聚餐打包的乳鸽。饭后大舅母阿瑶打来电话,问阿怡报考哪个大学,贵姐说港大,并索要月饼券。安仔提到送爷爷奶奶月饼,贵姐却不太积极。梁老太明天要见女婿,彻夜难眠。[music6]
  
  12 围外场景四沙田早茶——责任
  
  清早长镜头拍摄双层巴士驶出天水围,贵姐陪梁老太与女婿罗先生吃饭,得知孙子杰仔在做暑期兼职卖包。梁老太送金首饰称要为孙子尽点责任,其实意指希望跟孙子和女婿一起走完最后的日子,也就是要女婿养老。罗先生称现任老婆比较小气,他只能养现任老婆的妈妈。梁老太这样的孤寡老人,恰恰是家庭扶济系统的空档,难有人能承担此责任。
  
  归来的路上,贵姐想为自己的妈妈尽孝却不能,梁老太想让自己的女婿尽孝却不得,两人相依相伴。梁老太把所有金首饰都给了贵姐,说就是死也要保佑安仔读书听话。这是寄予全片希望的一句,也是第三次直接抒情。镜头从公路回到天水围的夜景。[music7]
  
  这一段是梁老太奋力一搏,要走出天水围的一段,结果是原路返回,一早一晚两个路上的长镜头,最后还是被围住。这一段贵姐成了支线和暗线,但是贵姐的心理其实更加复杂,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妈妈也能像梁老太一样义无反顾,带着行李到天水围来找她,但是她又不能去求。所以在公汽上,梁老太没有哭,而是无奈和失望;哭的,却是贵姐。这里也照应说明了,为什么贵姐会在影片一开始,对梁老太那么热情和大方的照顾,其实是在寄托自己想妈妈的情愫。
  
  13 天水围的第十天与围外场景二医院——相会
  
  贵姐陪完了梁老太,终于来医院看妈妈,谈到了大舅母阿瑶煮的燕窝粥,“有更好的”这话中带着辛酸。外婆提到姨妈找回大女儿几十年不认识了,最后相处不习惯还是飞回了台湾。外婆说,做人难。贵姐说,做人有多难?
  
  这是贵姐和外婆矛盾的最终释放,外婆想做好人,贵姐也不想强迫母亲,却导致不能在一起生活,尊严,怜惜,感情纠葛。但贵姐的做人的逻辑却很简单:靠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
  
  回到家,安仔拖地,从衣服来看,还是在当天。这里对比影片开头的睡觉,安仔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舅来送月饼票,鼓励他考中六,考不上舅舅们供他到外国读书。安仔说有书读,而且学费也有减免,意指要靠自己。安仔的表现,此刻已得母亲真传,不能不让观众欣慰,也与在国外富教的表弟妹的任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仔送大舅下楼后买咸蛋遇到徐老师(陈玉莲饰),徐老师说张家安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希望他回辅导处助教,还亲切地帮安仔买苹果。张家安真的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吗?“遇事沉着”,徐老师当然是指的丧父,而这恰恰是安仔不自信、内向、木讷、羞怯和自闭的原因之所在。贵姐在死了丈夫的时候都哭成那个样子,有谁又能够想象当时的张家安是如何呢?有人说导演插入贵姐哭丧那段多余,可谁又知道导演已经把多大的伤痛隐藏在了幕后呢?这里其实照应着贵姐在[dinner2]时提到徐老师美不美。显然,贵姐没有见过徐老师,但是她知道和信赖徐老师。也许是徐老师跟贵姐通过电话,贵姐向徐老师作过交代或嘱咐。比起Candy,徐老师的确是人老珠黄,正常逻辑即使暗恋也会选Candy,但是就像安仔会闷声不响的折衣服、拖地、饿早餐一样,他会心甘情愿的为徐老师做辅导助理,而不会去参加Candy的团契、吃教会的嗟来之食,更不会跟同学去打麻将、吃烧腊。为什么?因为妈妈和徐老师,只有这两个女人,才真正体贴入微地走进了安仔敏感而柔软的内心世界。
  
  14 天水围的第十一天——中秋
  
  贵姐母子一起吃月饼,从服装看是另外一天了,而且已经入秋和开学。大舅给的饼票买的月饼好吃些,而叔叔送的潮州月饼不好吃。全片三处提到“甜”,这里把月饼的人造甜(兄妹及姻亲)跟前面榴莲的浓浓的甜(母子连心)和后面柚子淡淡的香甜(萍水相逢的穷人间的友谊)进行了比较。
  
  贵姐打电话给外婆送月饼,就不过去了,真是“远亲不如近邻”。贵姐转而跟梁老太一起买冬菇,小孩子们在一起玩灯为后面的节日景象埋下伏笔。节日的菜单也仍然是简单的:炒鸡蛋、菱角、扁豆和冬菇。
  
  往深处说,你可以上纲上线分析这是穷人之间的阶级关系(惺惺相惜)战胜了传统的家族关系(貌合神离)。城市通过区域为单位取代了传统社会以血缘为单位的社会组织关系,而区域实际上体现的是经济和政治关系。但是,电影和文学的奇妙之处在于,它不是普通社会学的理论线条,而是活生生的有机体。“近邻”是如何变成“近亲”的?“远亲”是如何变成“远邻”的?这里面的纤细入微的心情、潜移默化的转变和挣扎矛盾的适应,最终成就了贵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就了梁老太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成就了张家安的“寒门出孝子”。
  
  安仔终于去了徐老师的辅导处,回家路上没有接受同学的邀请,而是回家过节。灯光明亮,安仔学会了剥柚子,照应前面的榴莲。梁老太说甜,镜头穿过窗户,转向天水围中秋之夜的万家灯火,和广场上的老百姓,渐渐变成黑白老照片。[dinner6 music8 pic3] 中秋夜,天水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music9] 音乐转换,那是吴莺音的《明月千里寄相思》。
  
  
  影片看完,你是否重建了对这个世界的信心呢?两极分化,家庭解体,教育缺失,贫困,衰老,孤独、无知甚至是犯罪,面对现代化和城市化中的种种社会顽疾,经济学家叫嚣着市场,社会学家鼓捣着社会组织,政治家游说者财政拨款与补助,更有文化批评家恐吓着“贫民文化”的“道德风险”。到底,社会是如何医治伤痛并自我运转下去的呢?电影与文学艺术则能显幽探微,深入伤口的内核,发现其中更可靠也更切中要害的转机与希望——穷人的孩子更加早熟和自立,他们会在上一代人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得成长,懂得尊严和骨气,学会给予和承担;穷人之间也在不断建立新的地缘与业缘纽带,相互扶助,互通有无,从而夯实社会的根基,向上支撑着这座机械化的现代大厦,并不断地为高层提供来自根部的生命力与聚合力乃至精神信仰,以防止其腐朽、中空、解体和坍塌。
  
  也许身为老奶奶的许鞍华,在影片中注入了更多老年人的视角,在洗尽铅华之后,看到的更多的是细腻如常的人情冷暖。不同于《上帝之城》也不同于《贫民富翁》,影片里的城市贫民区没有夜店,没有赌场,没有警察,没有马仔,没有鸡鸭,甚至没有乞丐,即使让人有些不安的那几个男同学,也不过是打打麻将、唱唱歌、给老师编个绰号什么的,没有调戏女生,更没有强奸和吸毒。女孩子都是清一色的乖乖女,没有广东开平中学女生暴力轮奸视频当中的那些泼妇悍妇。跳楼的老人,用的也只是暗线,既不像《楢山节考》那样的悲壮,也没有现实中天水围跳楼及灭门案那样的经济破产之虞,更多的问题,还是来自人的内心,而恢复人心,总是有希望的。的确,这样的天水围让人感觉有些童话色彩,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样平凡的故事,的确是社会现实的主体。在这个充斥着戏剧性的电影世界里,我们更需要的是有良心、有勇气说真话的声音,这个声音会坚定而昂扬地告诉我们,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存在方式。


[我們倆劃著船兒采紅菱呀采紅菱~~]

TOP

恩。谢谢。看过了这篇文章了以前。这个是我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当时只是关注于鲍鲍的表演。其实我后来再看过了一遍,就觉得深入了很多。呵呵。
错过十年,现在重遇,发现原来这份最原始的钟情一直都在心中那一处永恒不变的地方。
可怜我的第一次,造就了我永恒的进入了鲍起静黑名单的生涯!

TOP

现实中的鲍姐是不吃榴莲的

TOP

现实中的鲍姐是不吃榴莲的
天地无间 发表于 2009-5-28 20:21


这你都知道?

TOP

哈哈哈哈~5摟的朋友是做足功課才來的嘛!!嘎嘎~

我已成為大小姐的俘虜啦~~大小姐VS顧學兄~無敵!~大愛啊~~~~~~

TOP

哈哈哈。。。。。。因为访问中鲍鲍自己说的。嘻嘻。
错过十年,现在重遇,发现原来这份最原始的钟情一直都在心中那一处永恒不变的地方。
可怜我的第一次,造就了我永恒的进入了鲍起静黑名单的生涯!

TOP

一看过客兄就没有好好的看《金像影后鲍起静》啦~
不过好奇怪,她不吃榴梿,她偶尔把榴梿挂在嘴边上干什么捏?除了这个《天水围的日与夜》,《纵横四海》还记得吧?在她住医院的第23集里头,明姑娘说给她弄点水果,她就说的她要吃榴梿……


[我們倆劃著船兒采紅菱呀采紅菱~~]

TOP

有啲嘢喺唔需要成天掛喺嘴邊嘅····佢哋就喺屬於嗰一種啫·····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