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
- 帖子
- 2936
- 精华
- 27
- 积分
- 8812
- 威望
- 45
- 金钱
- 12555
- 魅力
- 2289
- 注册时间
- 2007-2-28
|
■史小岩
看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诸多感慨。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就极喜欢,浓墨重彩的绚烂和平淡,淋漓尽致的挣扎和放弃,大框架里的矛盾和对比,是人生的写照,道尽了心比天高的女人最终屈服命运的况味。尤其结尾斯琴高娃回鞍山的段落,让周围几个比较文艺腔的朋友都心有戚戚然,担心自己老了跟姨妈一样落魄。
《天水围的日与夜》同样是写家长里短,却格外云淡风轻。小格局里根本都不存微言大义的野心,包裹在世俗内里的那层抒情的芯,安分守己地藏匿其中,在我们这些对日常敏感的心里埋下连环炮,一触即发,攻城掠池,直到彻底沦陷。
一个单亲妈妈,一个有点孤僻但懂事的儿子,一个孤独的邻居老太婆,三个主要人物的关联构成了电影的主要关系网。儿子负责起照顾生病外婆的职责,与舅舅、表兄妹们打交道;妈妈就腾出手来,关心萍水相逢的邻居老太婆。许多深情就在来来往往的人际交道里显山露水——那些妈妈早早出来工作,赚钱给两个舅舅读书呀,舅舅安慰对考试成绩很忐忑的外甥,允诺将来送他出国读书,不用担心啦——边角料的细节,甚至都是一带而过,不是电视剧里撒狗血式的矫情和大呼小叫,却勾得住咱们的心。
边角料之外,大篇幅展现的,是衣食住行类的世俗全景图。妈妈和儿子吃了很多顿饭,都是一荤一素两个菜,各吃各的,偶尔给对方夹个菜。老太婆也是一荤一素,吃完后洗碗,在窗前枯坐到夜幕降临,同样的菜又炒了一遍。我喜欢这样的段落,可触可摸,可感可知,熟稔,亲切。
导演几乎没有给任何人独角戏的机会,除了妈妈因一个表亲去世,儿子又拿出了爸爸去世后留下的自己不能穿的衣服,妈妈当垃圾扔掉的时候,痛哭了一场。其他的时候都是你来我往的对手戏:儿子在医院听外婆叙说了妈妈年轻时的艰辛,回家后寸草心地拖地,让妈妈甚觉意外。一开始一个人吃饭的老太婆,在中秋晚上,跟母子两人坐一起喝茶、吃柚子。朴素古老的人际关系里,有其有序而动人的一面。
惟一的一点噱头,是陈玉莲客串了一把儿子的班主任还是啥的,与儿子在超市里相遇,给了他点鼓励,还在他帮外婆挑苹果的时候,顺手帮他挑拣了两个。
看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会觉得,哦,这就是生活!但这番感悟需要戏剧的情境,需要前后对照、先绚烂再平淡,才得出这样的感悟。看《天水围的日与夜》也觉得,哦,这就是生活。只是这感悟不需要铺垫,它来自生活的体验,来自内心的共鸣,所以,这部小制作才如此朴素,如此本分,又如此引人注目。 |
|